小霞和老张夫妇同住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小区里,大家都刚搬来不久。本来街里街坊的,也不应该有什么大矛盾,可是老张夫妇说来也怪,就是看不惯穿着时尚的小霞姑娘,最后竟然闹得大打出手。社工听说情况赶来后,竟发现这其中有更大的隐情。
矛盾源于“看不惯”
小霞是一名时尚的姑娘,平日里穿衣打扮很时尚、前卫,她早年出过国,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与国内的有些出入,再加上小霞爱热闹,经常有一些朋友来她家玩,当然也不乏一些男士的光顾。而这些在老张夫妇看来,就觉得小霞有伤风化。根据种种迹象,老张夫妇甚至怀疑小霞生活作风有问题,因此一直在背后数落她。有一次不巧被小霞听见了,双方因此发生争执,而且老张的儿子也参与其中,直至对小霞大打出手。
小霞吃亏后,决定要报复老张家,于是趁晚上去破坏了老张家的门,与此同时,她还出现了情绪失控与心理障碍迹象。老张发现这一情况后,无奈地向社区社工请求帮助,好共同处理此事。
初探老张家
很快,一个社工小组介入进来。社工小组首先来到老张家了解情况,“小霞昨晚又把我们家的防盗门给踢坏了,我们怀疑这个女人得精神病了。”老张没等社工开口便诉起苦来,“她最近穿得花枝招展,老是带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进出家里,有一天她从我们家门口路过时,我和太太便说了她几句,大家就吵起来了,最后她还动手打了我们。”老张显然有些激动。社工请老张稳定了一下情绪,并答应会前往小霞家察看情况,再给老张一个答复。
通过对老张家的了解,社工小组初步分析:老张所讲内容的真实性值得商榷,从其讲话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老张有一种强势的味道。因此,大家决定让两位社工前往小霞家了解一下情况,听听她的意见。
背后的隐情
社工小组一行随后又来到了小霞家。敲门进入小霞家,开门的是她的母亲,老人家非常热情,看上去也很朴实。小霞却躲在房间内,不愿意过来接待社工。当社工小组向其母亲说明来意之后,小霞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且行为表现有些怪异。据小霞母亲反映,小霞对邻居老张的行为非常愤怒,老张家依仗人多,出手打人。
通过与小霞母亲的谈话,社工小组初步验证,此事的主要责任在老张家,小霞由于惊吓过度,出现了心理障碍,如暴力倾向、表现失常等。另外,在与小霞母亲的接触中,发现她还隐瞒了一些事实。但总体而言,社工们认为这个家庭是一个处于弱势的家庭,需要他们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霞一家,社工小组又多次主动和小霞母亲接触,争取从她的谈话中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谈话,社工们得知,小霞很早就出国了,现已结婚,无子女,爱人是外国人,她自己也已经加入了当地的国籍。此处房产是小霞自己的产权房,她爱人现在不在上海,平时就她一个人在上海。上次和张家争吵后,她的情绪忽上忽下,难以自控,特别是到了晚上,情况尤其严重。
经过了解,社工发现小霞确实患有精神疾病,而且存在间歇性发作的情况,老张家与其发生的矛盾正好引发了疾病的发作。但她的母亲却不肯说出女儿的精神病史,也无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医院治疗。由于小霞的父母是传统的农村人,小霞变成这个样子,他们心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认为女儿患有精神病是一件丢人的事,不愿意面对女儿患病的现实。
小霞终于住进了精神病院
社工们认为,整个工作推进的关键在于小霞父母思想的转化,而且还要看小霞的配合情况。因为小霞发病是间歇性的,在清醒期她可能会拒绝看医生。于是,社工小组在一周后又与小霞母亲进行了一次面谈。“小霞妈妈您好,这几天小霞情况如何?”(事先社工小组已了解到前天晚上,小霞有跳楼轻生的行为)。“还可以,我们一直看着她。”小霞母亲回答问题的时候眼睛总是往下看,表情比较沮丧。通过谈话,社工们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看护,小霞父母的意志力已经受到了巨大打击。
两天后社工小组又与小霞母亲进行了一次谈话,在生理、心理双重压力的作用下,小霞母亲当天下午就请求派出所将小霞强行送进精神卫生中心。
很快,被送进医院治疗了3个月后,小霞终于出院了。为了使她能安静地疗养,社工劝小霞父母将她带回家乡,这样也可避免与老张家的再次接触。同时,社工也叮嘱老张家应避免与小霞的直接接触。最后,双方都真诚地接受了社工的劝诫,和睦的生活又开始了。
分享:
处理本案时社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善于从纷繁的表面现象中抓住本质,从而正确地选定案主,并切实把握住了案主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本案从老张报案求助到转而确定小霞为案主,又从小霞的精神状态及其父母吞吞吐吐的难言之隐中及时看出了小霞的真实病情,都为以后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案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具体工作中,社工从实际出发,不急于求成,讲究工作的有序性,注意对案主对立面的工作,减少了工作阻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本案特别得到了社区民警的全力配合,使案主最终接受了帮助,避免了事态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