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下营镇石头营村有一位82岁的老人叫刘福信。在黄花山脚下土生土长的他,6岁起就与祖父居住在恂郡王陵(康熙十四子允禵的陵墓)边。因为家中三代人都是守陵人,刘福信知道许多有关王陵的历史故事。退休后,他离开县城回到石头营村,并为外来游人当起了义务导游。
自曾祖父那辈从河北遵化举家搬迁到石头营后,刘福信家族就一直是恂郡王陵的守陵人,经历了三代人,至今已有百余年。王陵的地面建筑早已被毁,地宫也被挖空,如今只剩下功德碑和弘明碑还矗立在那里。当记者来到恂郡王陵附近的时候,看见了刘福信老人在给游人讲解王陵那仅剩的两座石碑。“十四阿哥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大排行二十三,很多人都叫他二十三太王,现在还能看见耍的中幡上画着二十三太王呢。”刘福信常给来此游玩的客人们当义务导游,从来不觉得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乐在其中”。
刘福信当过8年兵,复员后转入蓟县林业局工作。22年前,他从林业局退休。没事的时候,他就去王陵溜达一圈。碰到来此寻找古迹的游人,刘福信会义务当起讲解员,将自己知道的王陵故事讲给游客听。老人讲得绘声绘色,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我所讲的,都是从我曾祖父那辈儿一辈辈传下来的,没讲到的就是我不知道的,因为我不能胡编,咱得尊重历史啊。”在给游客讲解一番后,刘福信总会讲这么一番话。现在,82岁的刘福信已经有曾孙了,他说要把脑海中记忆的陵寝故事继续传下去。
当问及退休后为何放弃比石头营村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归故土当义务导游时,刘福信笑呵呵地说:“外面再好,也不是我的老家,我自6岁起就跟着我爷爷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对这儿再熟悉不过。现在我岁数大了,农村生活好了,咱啥也不缺,图的就是个舒心、自在、高兴。蓟县这些年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伙愿意听,我就讲,他们了解了想知道的,而我把自己知道的说给他们听,大家都能很开心,我就知足啦。”